- 完结一本书读懂民国政坛内幕完结至第56集
- 辛亥革命至30年代初民国前期改界的纷争,政权更迭,新旧军阀混战以及蒋介石在民国党内统治地位的确立,对于了解民国前期政界往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。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,最精彩的一段莫过于民国了。武昌起义莫名其妙胜利,全国各地立宪派、革命党、帮会乘机举事,十几个省迅速独立。尚在美国筹款的孙中山得知国内革命成功、各界殷勤推举自己当临时大总统,颇为意外:“不可思议,没想如此迅速!”等孙先生回国,云集南京的各派代表多数想的并不是如何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,而在考虑改朝换代后能否加官进爵。更有谣言纷纷,说孙在海外多年,募集了巨额经费。孙苦笑不得,只得宣称“本人一文不名,带回的仅是革命精神”。精神能当饭吃么,精神能当军饷么?精神能封赏“功臣”么?松散的南方顿时寄希望于执掌北洋军团的袁世凯。不管定都南京北京,“临时政府”的构建也相当怪异。宋教仁提出“责任内阁”被孙中山否定,后者主张实行美国似的总统制,确保元首权威便于除旧革新;等孙让位给袁世凯的时候,临时议院匆忙翻出宋的议案,通过《临时约法》规定“国家政体必须是法国式的内阁制!”也就是说,同盟会认为孙中山的人品可信,不会乱用权力;袁世凯则不可信,必须以责任内阁加以限制。可是谁都没想过这样一个问题:立国之本如此草率,又怎能让老奸巨猾的袁心服?遑论北洋集团的赳赳武夫们?既然同盟会能操纵议会将法律条文随便更改,其他人为何不能?
- 完结一本书讲透民国幕僚真相完结至第41集
- 袁世凯的大哥徐世昌、被袁世凯视为“旷世奇才”的杨度、皖系首领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、人称“打败全日本”的战略家蒋百里、痴迷于“议会”政体的吴景濂、孙中山的“护国军师”陈其美、国民党总统府“职业秘书长”胡汉民、更有策士陈宧仿苏秦张仪奔走,合纵连横……民国,幕僚界出现了井喷,奇人异士涵盖各路精英,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最神奇的高参,他们天赋异禀,所学五花八门,有孔孟道、纵横术、帝王学、西洋经,也有周易、墨子、法治、宪政……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,他们在坚守传统学术与借鉴洋夷理念之间,经常茫然无措。徐世昌是清廷翰林,固执地认为儒教为救国不二法门;杨度既精通帝王术又深谙日本宪政,总想将二者结合,结果不伦不类;蒋百里曾留学东瀛西德,搬来最先进的教育方法,跟现实却格格不入;张其锽执意从先秦诸子那里寻幽探微,岂料人心不古……无论是作顾问、军师,还是参谋、秘书,以至文案、师爷,民国幕僚们都尽心尽力辅佐着主公,如当今的高级策划师、职业经理人,施展平生所学,一为报答知遇之恩,二为实现自我价值。
- 完结异幻惊情完结至第20集
- 风从远处黑黢黢的山口里吹来,掠过颤抖的树梢,发出飕飕的呼啸。这里地处城郊,依稀可见山脚下农庄中灯光闪烁。绕城高速公路在前面打了个弯,向南延伸开去。附近是一片住宅区,小区里正有两人踩着昏黄的灯光,慢慢向路口走来。前面的年轻人身穿厚厚的羽绒服,戴了一副眼镜,看起来象个学生,转头说道:“表哥,你干吗住这里?地方偏远不说,还离精神病院这么近,晚上出门,实在够恐怖的。”跟在他身后的人穿着灰色呢大衣,竖起的领子包住了半边脸,笑笑说:“谁让我在精神病院工作呢?医院提供的宿舍住起来方便些。这里没什么恐怖的,你看后面山坡上星星点点的地方,那里才恐怖呢,能吓得死人。”那年轻人奇怪的问:“那里有什么恐怖?”被称做表哥的人回答:“那里是一片墓地啊,听说常常闹鬼呢。”年轻人笑道:“幸亏我不要去那里。你回去吧,别送了。我又不是头一次来。”那表哥点点头说:“那我不出去了,宜修。如果等不到末班车,就打出租回去吧。天气预报说最近有场大雪,注意身体。”叫宜修的年轻人轻松的答应着,冲表哥挥了挥手,独自朝远处的车站牌走去。